圖/文:李清貴
「玉田弄獅」曾經在台灣社區總體營造領域名噪一時,也讓「宜蘭縣礁溪鄉玉田村」這個以種植水稻為主的純樸農村受到矚目。「玉田村」的名稱由來正反映了它的地方特色,也就是「白米如玉。一片好農田」。而推動「玉田社區」營造工作的靈魂人物是當地農民—黃正為。世代務農的黃正為,不但熱心地方事務,曾經擔任兩屆玉田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兩屆玉田村村長。對於終生相許的稻田,黃正為更是投入畢生心力,目前他所耕作的稻田廣達五十多甲,遍佈在礁溪、壯圍以及頭城三個鄉鎮。除了「租地代耕」的五十多甲農地之外,每逢插秧、割稻的農忙季節,黃正為還必須出動自家的插秧機及割稻機幫忙其他沒有是項設備的農民進行插秧及割稻,所以他每一期實際耕作面積達到近百甲,這種超大面積的耕作規模,如果不是全面機械化,幾乎是不可能辦到的。近來最讓黃正為感到欣慰的是,長年在外的兒子,終於願意回來繼承衣缽,這也讓年近六十的黃正為可以稍微卸下肩頭重擔。
從有記憶以來,黃正為家裡就是以種田為業,世代務農的生活背景,讓他對土地多了一份難以形容的感情,也就是這一份特殊的情感使得黃正為想為自己生長的地方多付出一些心力。民國八十四年行政院文建會提出「社區總體營造」政策,配合這項政策,全國文藝季活動將「玉田弄獅」列為重頭戲,這讓原本就希望能夠為地方做一些事的黃正為相當振奮,他把握這個難得機會,不但籌組社區發展協會,還克服種種法令限制,硬是把社區活動中心給蓋起來。而地方要舉辦大型活動,聯外道路問題必須考慮。為此,黃正為向相關單位爭取拓寬聯外道路一九一線,這項要求雖然獲得相關單位正面回應,但前提是道路兩旁的私人土地地主必須配合捐地。為了讓地主達成共識同意捐地,黃正為逐一拜訪這些地主積極勸說,最後總算獲得地主們同意,這才解決了拓寬聯外道路的關鍵問題。除此之外,為了興建社區活動中心,他更多次往返當時的台灣省政府所在地南投中興新村,為活動中心興建的地目問題尋求解套,最後也順利獲得解決,得以在地方信仰中心-慈天宮旁興建一座社區活動中心。
做事積極的黃正為,對於奉獻畢生心力的水稻事業同樣抱持勇往直前的態度。由於他經歷了以往完全以「人力」為主的耕種方式,那種辛苦的情境至今記憶猶新,也因此,對於現在的農業機械化,黃正為特別珍惜,總是把農機做最完整的運用。黃正為表示,光是割稻機,他至今已經汰換過十一台,平均三、四年就要汰換一台。而之所以會有如此高的汰換率,主要是勤勞的黃正為除了耕作自己的稻田之外,每期都會承接四、五十甲代為收割的農地,這麼大的面積始終由黃正為一個人負責,直到最近,原本在台中工作的兒子終於同意回鄉接下這個管理農地的任務,這也讓黃正為可以逐步將累積近一甲子的田間經驗慢慢傳授給兒子。
雖然現在黃正為已經不再擔任社區理事長及村長的職務,但熱愛鄉土的黃正為依然投入許多時間在地方事務上。為讓極具文化特色的「玉田弄獅」得保存及發揚光大。黃正為不僅教授玉田國小學童有關這方面的技藝,也負起指導社區內「獅陣」的任務。而他指導的獅團經常在全國性比賽當中獲得佳績,這也讓黃正為「弄獅教頭」的美名更加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