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和童年生活在大家庭裡,目睹農村婦女辛苦持家歷程

圖/文:李清貴

世代居住在宜蘭縣冬山鄉武淵村的劉正和,童年歲月是在大家庭裡度過,當時光是兄弟姊妹就有十個,其中七個男生,三個女生。而父親也有五個兄弟,因此,堂兄弟姊妹到底有幾個?劉正和也不是很清楚,只記得大家族生活在一起,吃的是大鍋飯,農忙時期大人無暇照顧小孩,小孩子在外面玩累了就睡在晒穀場的草堆旁,有時還會被路過的人不小心踢到。劉正和說,這種情景絕對不誇張,他小時候就是這樣生活。

四十年次的劉正和是個幽默的鄉下人,從言談中可以感受他樂天開朗的個性。劉正和說,他們家從曾祖父那一代就開始務農,打從有記憶以來,他就生活在一個自成聚落的大竹圍裡頭。「竹圍」是以前農村聚落景觀,竹圍裡頭所住的人通常都有親戚關係,大部分是同一姓氏,人們也習慣用姓氏稱呼這個聚落,例如「姓李仔底」、「姓劉仔底」。劉正和表示,他們家是傳統的大家庭,人口眾多是主要特色。從曾祖父一脈相承流傳下來,到了父親這一代,有五個兄弟,分家之後他們這一房耕種的稻田大約兩甲多。劉正和說,以前種田非常辛苦,很多女孩子都不願意嫁給種田的人,而要判斷這一戶農家到底種了多少田?從住家旁的「草垺」就可以看出端倪。(以前稻子收成之後,農民收集稻草推放在住家旁作為煮飯、燒水的燃料稱之為「草垺」)「草垺」越大表示所種的田越多。

劉正和說,以前農業社會不只男人種田辛苦,女人負責煮飯洗衣更是勞累。尤其大家庭裡面的女人更是辛苦,一早起來就要準備早餐,那個時候煮飯是用「大灶」,燃料則是前面提到的稻草。大家庭的成員動則數十人至近百人,光是煮一餐飯就要花上很長的時間。農忙時節,除了早中晚正餐之外,上午、下午還各有一餐點心。一天裡花在煮飯的時間就佔了大半,除此之外,還要洗衣服、照顧小孩,真的很辛苦。而以前的年代缺乏控制生育的觀念,因此,每個家庭小孩的數目都比現在的家庭多很多。劉正和表示,以他們家為例,共有十個兄弟姊妹,每個小孩間隔兩歲,父母親忙著種田、做家事,根本沒有太多時間照顧小孩。他說,以前的人生命韌性比較強,小孩子在地上爬,抓到東西就吃,也不管它乾不乾淨,在這種生活狀況下,小孩也照樣長大。

劉正和家雖然世代務農,田地也不算少,但到他這一代卻只有他一個人依舊守著家業,其他兄弟姐妹都已另謀出路。劉正和目前耕種四、五甲農地,全數都是種植水稻,除了部分是自己的之外,其餘都是兄弟姐妹及親戚的,這些大多是因為家裡缺乏人手,沒有人可以耕種,才委託劉正和代為耕作。所以,劉正和實際上也是一位專業稻農,只是他不像其他專業稻農那樣耕作龐大的面積。雖然耕作面積不大,但專業稻農應有的機器設備,劉正和可是一樣也沒有少,包括育苗、整地、插秧、割稻、稻穀烘乾等設備一應俱全。

雖然劉正和已近六十歲,但田裡面的工作卻依然應付自如。至於很多上了年紀的稻農經常擔心的所謂「家業傳承」問題,劉正和倒是看得很開。劉正和有兩個兒子,分別在新竹科學園區及台北工作,他們都沒有回鄉繼承家業的打算。對此,劉正和認為,兒孫自有兒孫福,沒必要勉強他們。他說,長輩不需要太過為兒孫操心,很多事情時候到了自然就會有一套解決的辦法出來,當事情還沒有發生以前太過擔心、憂慮,其實是杞人憂天沒有必要,這一點或許正反映了劉正和一貫樂天的開朗個性。

 

顏文賢•黃正為•藍蔡田
游本善•游朝坤•吳和南
廖阿來•方福在•宋文火
楊吉成•李溪麟•陳金石
江文枝•劉正和•何吉嵐
蕭坤福